首页 > 自媒体 > 李岩 > “大脚怪”陷入困境!栖息地不断丧失,猫科界“吹哨人”发出预警

“大脚怪”陷入困境!栖息地不断丧失,猫科界“吹哨人”发出预警

 
作者:李岩

近期,由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对华盛顿州东北部超过7000平方千米加拿大猞猁的栖息地,进行了长期大规模的监测和研究发现,加拿大猞猁已经在其中80%的面积消失,在175片受监测的区域中,仅有25片区域存在加拿大猞猁,数量仅有60只左右。

“大脚怪”陷入困境!栖息地不断丧失,猫科界“吹哨人”发出预警

图:加拿大猞猁,也叫北美大山猫

为了调查华盛顿州东北部加拿大猞猁的分布情况,多位科研人员在野外度过了6个多月的时间,总共部署了650个红外相机,这些相机拍摄了200多万张图像,最后在数位志愿者的协助下对这些照片进行分类、汇总,进而得出该地区加拿大猞猁的最新分布情况。

这项研究结果也让众多科学家觉得出乎意料,认为加拿大猞猁也是在向人类发出预警。要知道,华盛顿州东北部一直是加拿大猞猁的主要栖息地,这里曾生活着“数量可观”的加拿大猞猁种群。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加拿大猞猁的分布区域大面积缩小?它们又陷入了哪些困境?又向人类发出了什么预警呢?

走近神秘的“大脚怪”——加拿大猞猁

加拿大猞猁分布在加拿大、美国本土北部和阿拉斯加,是猞猁属的一个物种。相比于欧亚猞猁、西班牙猞猁和短尾猫这三个猞猁属近亲,加拿大猞猁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们的脚掌特别大,相当于成年人的手掌,是短尾猫脚掌的2到3倍。因此,在北美地区,人们常把加拿大猞猁称为“大脚怪”

“大脚怪”陷入困境!栖息地不断丧失,猫科界“吹哨人”发出预警

图:“大脚怪”的大脚名不虚传

加拿大猞猁的大脚板并没有一个“摆放”,反过来,它是物种演变的结论。加拿大猞猁多栖居在严寒的硬叶林中,他们性格神密,擅于掩藏和攀登。宽敞的脚板配搭上很长四肢,得到让他们在雪原上自由活动和捕猎,不会陷进降雪里举步维艰。

“大脚怪”陷入困境!栖息地不断丧失,猫科界“吹哨人”发出预警

图:加拿大猞猁在雪原上走动如履平地

加拿大猞猁最喜欢的猎物就是雪兔,它们的分布区域和雪兔的分布区域高度吻合。据科学家统计,一只成年加拿大猞猁一年至少捕食200只雪兔。在冬季,雪兔可占加拿大猞猁食物的90%以上。加拿大猞猁对雪兔是如此依赖,以至于它们的种群数量会随着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大脚怪”陷入困境!栖息地不断丧失,猫科界“吹哨人”发出预警

图:加拿大猞猁在雪地上追捕雪兔

更有意思的是,加拿大猞猁和雪兔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在身体结构方面,两者都长有4条大长腿,后腿比前腿更长;加拿大猞猁的脚掌和雪兔的蹄子都比较大,类似穿上了雪地靴;两者的骨骼也有许多类似之处。在性情方面,两者都十分机警、狡猾。雪兔善于隐藏和躲避,加拿大猞猁善于埋伏和追击。科学家认为,加拿大猞猁和雪兔之所以如此相似,是数万年来物种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大脚怪”陷入困境!栖息地不断丧失,猫科界“吹哨人”发出预警

图:加拿大猞猁取得成功捕猎雪兔

是什么原因导致加拿大猞猁分布区域大面积缩小?

在华盛顿州,加拿大猞猁是一种受保护的物种,针对它们的偷猎行为在近些年来较少见。科学家认为,导致它们分布区域缩小、数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气温升高、积雪减少和森林火灾。而这三个因素,和气候变暖都有着直接关系

图:加拿大猞猁现阶段分布地形图

经过数万年的进化,长有厚厚的皮毛和长长四肢的加拿大猞猁,早已适应了在寒冷地区的生活,产生了对这些地区的适应性优势。它们对栖息地的要求要比欧亚猞猁和短尾猫更为苛刻:茂密的针叶林,地面上一年至少有4个月的时间有积雪覆盖,还要有充足的猎物(尤其是雪兔)

一些生活在森林中的猫科动物,比如豹子和短尾猫,当森林被破坏后,它们可以转移到农田或其他开阔地带生活,然而加拿大猞猁却极难在这些地区生存下去。

近几十年来,根据卫星监测的结果,科学家发现由于气温的升高,整体而言,北半球的降雪在持续减少。加拿大猞猁的皮毛很厚,温度升高后,它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排散出去,将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问题。而积雪的减少则进一步降低了加拿大猞猁的适应性优势

“大脚怪”陷入困境!栖息地不断丧失,猫科界“吹哨人”发出预警

图:加拿大猞猁对降雪和林地类有着独特要求

积雪减少后,加拿大猞猁灰白色的毛发将降低所起到的保护色的作用,不利于它们隐藏和捕食;雪兔的死亡率会增加,它们将遇到食物匮乏的难题;其他原本很少出现在积雪覆盖地区的食肉类竞争对手,如短尾猫和郊狼,将会趁机扩大活动范围,给加拿大猞猁带来更大的竞争。

除此之外,近些年来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也是导致加拿大猞猁分布区域减少的因素之一。根据华盛顿州自然资源部统计的数据,仅在2011到2017年8年时间里,该州就发生了近1万起野火(包括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等),总燃烧面积约10600平方千米。森林火灾直接导致加拿大猞猁的栖息地大面积被毁坏,而森林火灾发生的地方若想恢复到原来状态,需要20到40年的时间,那时候,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加拿大猞猁更不可能返回

“大脚怪”陷入困境!栖息地不断丧失,猫科界“吹哨人”发出预警

图:新泽西州的森林火灾,大面积硬叶林被损坏

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气候变暖的“吹哨人”

所谓指示物种,是指那些对环境变化很敏感,其生存状态可以反映某些环境指标的物种。比如,青蛙是水污染的指示物种,燕子是空气污染的指示物种,雪豹是高原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等等。指示物种的出现和数量的增加,往往预示着某些环境指标得到了改善;而指示物种的数量减少或消失,往往预示着某些环境指标越来越差。

加拿大猞猁就是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它们分布范围的缩小、数量的减少,预示着针叶林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大脚怪”陷入困境!栖息地不断丧失,猫科界“吹哨人”发出预警

根据当前流行的物种灭绝理论,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对栖息地要求更苛刻的动物往往会最先灭绝。由于加拿大猞猁有着特定的生活习性和对栖息地的特殊需求(寒冷、多雪等),所以更容易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加拿大猞猁首当其冲

因此,调查华盛顿州东北部加拿大猞猁分布情况的主要参与者、华盛顿州立大学助理教授丹·桑顿认为,从这种程度上来讲,加拿大猞猁是气候变暖的“吹哨人”之一——它们敏感地感受到了气候的变化,并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以此来向地球发出预警。

气候变暖下,加拿大猞猁还有未来吗?

加拿大安大略省特伦特大学的丹尼斯·默里,是一个研究加拿大猞猁超过30年的生物学教授。根据他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里,加拿大猞猁的分布范围逐渐向北退缩,美国中部一些原本有较多加拿大猞猁分布的州,如今加拿大猞猁要么区域性灭绝,要么仅剩下很少的数量。

图:1842年到1996年加拿大猞猁在美国的分布情况

而从长远来看,随着气候变暖的影响,加拿大猞猁的分布范围还会继续向北方退缩,因为越靠近地球北端,气候就越寒冷,才能给加拿大猞猁提供一个适合生存的环境。但是,它们进一步移动的空间却十分有限

图:现阶段加拿大猞猁在国外的分布状况,鲜红色表明现有,深蓝色表明不确定性,翠绿色表明再次引进

对于很多物种而言,人类可以采取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等措施来进行拯救,然而栖息地被破坏、适合加拿大猞猁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后,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就极难展开。栖息地面积的减少还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孤岛”,不同种群之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从而加重近亲繁殖的现象。而在加拿大的很多地区,目前针对加拿大的狩猎和诱捕行为依然是合法的。这些都让加拿大猞猁的未来变得更加不确定。

“大脚怪”陷入困境!栖息地不断丧失,猫科界“吹哨人”发出预警

图:一只加拿大猞猁被澳大利亚猎人兽合理合法捕杀

因此,很多科学家对加拿大猞猁的未来持悲观态度。一些科学家认为,到时候,人类只能变成旁观者,眼睁睁地看着加拿大猞猁在困境中挣扎

加拿大猞猁给人类吹响了什么“哨声”?

作为一个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的物种,加拿大猞猁的困境无疑在告诉我们:地球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气候变暖已经真真实实地降临了,人类不能在继续无视气候变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虽然很多人还未感受到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加拿大猞猁的“哨声”——如果“大脚怪”加拿大猞猁灭绝了,接下来就是其他物种,再接着或许就是人类……

“大脚怪”陷入困境!栖息地不断丧失,猫科界“吹哨人”发出预警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后发生疫情的国家未及时吸取先遭受疫情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无视一些“吹哨人”发出的声音,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导致确诊病例不断攀升,社会陷入混乱而又糟糕的状态之中。这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对此,人类必须合作起来,共同抑制气候变暖,才能让人类以及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拥有更久远的未来。?

中国狸花猫
中国狸花猫 Dragon Li
  • 别名:狸猫,豹猫,山猫,狸花猫
  • 体型:中型
  • 体重:3-8KG
  • 产地:中国
  • 毛长:短毛
  • 寿命:10-15年
  • 价格:2000-5000元
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野外发现短尾猫与加拿大猞猁的杂交品种,它们生活得怎样
野外发现短尾猫与加拿大猞猁的杂交品种,它们生活得怎样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动物一般就是猫和狗了。而这两者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猫会更娇气一些,在体积庞大的狗面前,小小的猫似乎更加讨人欢喜一些。但是猫的种类也有很多,比如短尾猫。虽然它的名字里没有猞猁,但是它也算是其中的一种。

一大三小短尾猫在居民后院悠闲散步,女主人:真是“技高猫胆大”
一大三小短尾猫在居民后院悠闲散步,女主人:真是“技高猫胆大”

近日,在美国南部亚利桑那州中部一个普通居民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一只短尾猫妈妈带着三只短尾猫幼崽悠闲地在该居民家的庭院中散步,一大三小排成一条直线,看上去可爱极了。当天中午时分,房屋主人维姬·斯托克韦尔女士正坐在沙发上休息...

她拍到野生短尾猫上门时大家都融化,但背后原因却让人无法开心
她拍到野生短尾猫上门时大家都融化,但背后原因却让人无法开心

好萌啊…除非去动物园参观,否则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很少有机会见到野生动物。不久前,加拿大卡加利女子Katherine Reiffenstein听到门外有奇怪的动静,所以走过去查看。她发现访客不是人类,而是几只可爱的短尾猫。

被遗弃的东部高止山脉的野猫!
被遗弃的东部高止山脉的野猫!

罕见的生锈斑点猫在碎片在山地森林和村庄边缘的农田中被发现。安得拉邦东部高止山脉的北部地区是孤立的山脉,海拔高达1500米。这个景观综合体及其相关的栖息地,如干燥的落叶林,河岸缓冲区,内陆淡水体,热带红树林和开放式灌木丛,横跨安德拉北部沿海地区的四个区。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忠心为主,狗为什么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忠心为主,狗为什么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人类和狗之间的友谊,可以算的上是现在世界上最真诚的友谊了。狗作为人类最忠实的伙伴,在现代生活中扮演了很多不可替代的角色。比如导盲犬,搜救犬,缉毒犬还有排爆犬。这些扮演特殊角色的犬甚至不惜牺牲性命来为人类服务,实在不可谓不忠。

狗为何比其他动物更能与人亲近?这成了它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狗为何比其他动物更能与人亲近?这成了它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狗对于我们来说,早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可能在最开始的那段时间里面,狗是人类的食物储备,也是打猎帮手,更是看家护院的保镖,但是发展到如今,狗的食物储备作用被大大减弱,甚至消失了...

朋友们,正式认识一下吧
朋友们,正式认识一下吧

朋友们,正式认识一下吧!朋友们,你们好!我的动物真的很多,这一次想详细介绍给大家,让我们彼此正式认识一下吧!我叫卡佳,我住在圣彼得堡。我今年28岁,有一个丈夫和一个出生于2020.01.14的女儿爱丽丝。

人类与狗的关系:从伙伴到囚徒
人类与狗的关系:从伙伴到囚徒

我一直以来都没有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应该属于野生环境,而不是被人类圈养。狗是一种野生动物,它们有着自由的天性,应该在自然环境中自由地生活、繁衍。然而,人类却将它们视为自己的宠物,限制了它们的自由,甚至对它们进行了绝育手术,断绝了它们的生育能力。

狼见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中到底有多恐怖?
狼见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中到底有多恐怖?

每当说起森林中的顶级捕食者,老虎、豹子、熊都是有力竞争者,但它们都是独居动物。如果要论团队协作的捕食能力,狼群无疑是最为顶尖的群体,它们是典型的社会性猎食动物。虽然狼是目前犬科中个头最大的物种...

科学家研究了数千只猫并确定了7种不同的性格特征
科学家研究了数千只猫并确定了7种不同的性格特征

科学家研究了数千只猫并确定了 7 种不同的性格特征让任何爱猫人士描述他们的猫科动物朋友,他们很可能会亲切地说“小混蛋”。然而,爱猫人士也知道,每一个毛茸茸的小混蛋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自我。但事实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