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狗和不懂狗,被狗咬的机会差多大?科学家找孩子和父母做这实验
了解狗狗的行为信息,是能大幅度降低被狗咬伤的几率。究竟效果有多明显呢,科学家找了一群家长和孩子,做了以下实验。
他们调查了孩子和父母,是如何感知和理解狗的肢体语言的,发现两组人都有显著的差异。孩子们总是会低估和误解狗表现痛苦或焦虑的行为,包括呲牙等行为,所以狗狗更容易攻击误解的小孩子。
该项目包括三个阶段,涉及三岁、四岁和五岁的孩子以及一组父母。
第一阶段,给每一组都展示一系列狗的视频短片,展示了从快乐到紧张不安的各种行为信号,再到狗狗非常不安有攻击倾向的行为,如咆哮、咆哮或咬人的行为讯号。然后要求参与者评分,看看他们对行为的看法,究竟是“高兴”、“非常高兴”、“非常不高兴、非常生气”。这些视频短片,都是能让孩子接受的,相对比较温和的内容。
结果显示,在年龄较小的孩子中,53 %的三岁孩子很难正确解读狗的求救信号,误解有攻击倾向的信号,如咆哮或呲牙。在犯错误的孩子中,65 %的孩子误认为这些狗狗很开心。而且结果显示,17 %的父母也错误地解释了这些行为。
第二阶段,这些小组参加了跟第一阶段一样的测试。这次的视频附有简单的解释,解释狗表现出的行为类型,例如,“狗在舔鼻子”,“如何解释这种行为:即狗很担心”,接着是一条提示信息,比如“你应该让狗一个人呆着”。参与者随后还观看了这些全新的视频。一旦培训阶段结束,参与者将立即接受测试。之后在六个月后和一年后,将再次测试他们对狗狗行为的理解,以衡量训练效果是否有持久。
加入解说信息之后,孩子和家长都表现出了更好的理解。明显改进的方面,是他们更好地理解狗狗压力方面不断升级的信号,如盯着大人和孩子看、咆哮或呲牙。在训练前,只有55 %的四岁孩子能够正确理解有攻击倾向的狗狗行为,这一比例在第二阶段上升到72 %。而且效果显著,在12个月后,这一数字上升到76 %。
林肯大学心理院的首席研究员凯斯丁·迈因茨教授说:“我们观察到,孩子们经常试着对狗一些行为信号,用自己的想法进行了错误的解释。例如,孩子经常错误地认为一只狗露出牙齿,是在笑。孩子们感觉狗狗很开心,所以很放心地跟它们玩耍。“该项目是第一个提供干预的项目,旨在显著提高孩子和成人正确理解狗狗行为信号的能力。结果表明,只要通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因为体型的问题,小孩子变成狗狗最容易欺负的对象。所以教关于孩子尊重狗狗、教狗狗如何善待孩子,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多家长一直都教育孩子不要去跟狗玩,却没有教他们怎么识别狗的危险动作以及怎么应对。
狗咬了小孩子,真的全是狗狗的错吗?狗可能已经竭尽所能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孩子和家长看出来了吗?知道怎么应对吗?
Kerstin Meints, Victoria Brelsford, Tiny De Keuster. Teaching Children and Parents to Understand Dog Signaling. 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2018; 5 DOI: 10.3389/fvets.2018.00257